斋醮符箓是道教特有的一种文化,同时也是道士们修行的一种方式。“符箓”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于来自大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崇拜,在篆书的基础上,使用文字、星象等符号,并将它书写在一些特殊的材料上。而“符咒”则是画符的同时念诵咒语。所以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道士画符不仅仅是手里挥着朱笔在黄纸上写写画画,同时嘴里还要念着神秘的咒语。

符咒中的咒语起源于古代巫师祭神时的祝词。《尚书·无逸》说:“厥口诅祝”,疏云:“祝音咒,诅咒为告神明令加殃咎也。”道教就是在原始的鬼神崇拜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也吸收了古时的巫祝文化,最初的咒语是一种对神明感应的神秘语言,施咒者希望通过语言来告诉神明,让他们惩罚作恶之人。在往期文章里,小编简单为大家介绍了道教的符箓构成,常见的符一般是由符头、符身、符胆和符脚等部分构成。

虽然符箓里面的文字曲折难懂,看起来像汉字,又像图画一般,但是它蕴含着天地间神秘的自然气息,是代表天上神明的一种信物。有的符图的符头上会写有“敕令”二字,那么“敕令”是什么意思呢?敕(chi 四声)令,它最初的意思是古代帝王所发出的命令或法令。道教创立以后,借鉴了这种方式,只不过道教所发出的敕令来自于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天尊,而不是人间的帝王。

三清天尊,又被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这三位尊神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又以元始天尊为最高神。这三位至高神由先天之炁化生而来,代表了大道的本原。道教的符箓由三清天尊下达法旨圣谕,以此来达到法师召神遣将、驱邪除魔的神威。

符咒其实只是道教咒语运用的一个方面,无论是开坛作法时,或者诵经打坐时,甚至是吃饭睡觉时,都有不同的咒语。它是修道之士日常生活中防身保命的武器,也是沟通神灵的媒介,更是驱妖除邪的法宝。道教有著名的八大神咒,如上香时的《祝香神咒》:“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热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径达九天。”修道时净化心灵的《净心神咒》:“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高功法师在画符结尾时,都要念一句“急急如律令”,为何呢?《云麓漫钞》中给了我们的答案:“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道教由张道陵天师所创,在张天师入道修行之前曾经入朝为官,因此张天师也将朝廷办公时一些方式用在道教中,以此可以达到召劾鬼神、驱邪禳灾的目的。在念诵“急急如律令”咒语时,可以使一些神吏快速的前来听从调遣。

另外“律令”也有不同的解读,据《搜神记》记载:“律令,周穆王时人,善走,死为雷部小鬼。”。说的是周穆王时期有一位名叫律令的人,他奔走的速度极快,如疾风一般。在他死后被道教的雷部吸收为一位负责传递信息的神吏。道教在画符念咒时,召唤出来律令神,希望律令神能帮自己快速地向天上的神明传达心中的意愿。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