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7项儿童健康提升重点行动,推进儿童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实现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3.0‰、4.5‰、5.5‰,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50%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0%以上。儿童肥胖、贫血、视力不良、心理行为发育异常等健康问题得到积极干预。儿童常见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得到有效防治。
《实施方案》确定,持续实施新生儿安全提升、出生缺陷防治提升、儿童保健服务提升、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提升、儿童中医药保健提升、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提升、智慧儿童健康服务提升7项重点行动。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实施方案》提出,完善省、市、县三级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每个县域内都要有1家符合质量评估要求、标准化的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力争每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新生儿科医师均经过系统培训,每个分娩现场均有1名经过培训的新生儿复苏专业人员。同时探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开展家庭参与式看护运行模式。
在出生缺陷防治方面,充分发挥省级出生缺陷防治机构的业务指导作用,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服务网络,开展相关特色专科建设,针对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耳聋等重点出生缺陷疾病,逐步建立完善县级能筛查、地市能诊断、省级能指导、区域能辐射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针对先天性心脏病、遗传病等重点疾病推动围孕期、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服务和多学科诊疗协作。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在全省全面开展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实施先天性结构畸形和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
在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方面,聚焦0~3岁婴幼儿期,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通过家长课堂、养育照护小组活动、入户指导等方式,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增强家庭的科学育儿能力。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阵地建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持续推进县域内儿童早期发展服务阵地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推动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
在儿童保健服务方面,以儿童体格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心理和行为发育评估、眼保健和口腔保健、听力障碍评估为重点,积极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均保持在90%以上。将儿童健康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设立多种类服务包。推进妇幼保健机构儿童营养、运动医学门诊建设。加强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评估,探索建立以儿童孤独症等发育异常为重点,在社区可初筛、县级能复筛、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和康复的服务网络。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开设儿童精神心理科或儿童心理保健门诊,加强儿童精神心理专科建设,促进儿童心理学科发展。加强社会宣传和健康促进,普及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健康知识,开展生命教育和性教育,培养儿童珍爱生命意识和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能力。同时推进儿童眼保健服务、加强儿童重点疾病防控等。
坚持中西医结合
走出中国特色儿童健康道路
《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县级以上公立中医院普遍设立儿科,有条件的地市级以上中医院应开设儿科病房;推进有条件的省级和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儿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儿童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推进中医儿科特色专科建设。
同时鼓励中医医疗机构或有条件的妇幼保健机构牵头成立妇幼(儿科)中医药联盟,通过项目合作、联合病房、学科帮扶等形式加强合作,推进儿童中医保健进社区进家庭。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85%以上。
公平可及,健康发展
推动儿童健康服务均等化
《实施方案》强调,加强农村地区儿童健康工作,夯实基层儿童健康服务基础,缩小城乡、地区之间差距,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加强农村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均等化。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高度重视儿童健康工作,细化任务分工,列入督办台账,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健康儿童行动。组织开展“儿童健康综合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发挥儿童健康优质服务典型示范作用。加大健康儿童行动宣传力度,总结各地经验做法,切实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满意度。
供稿:中国人口报记者 张可心
![图片[1]-「关注」豪横!辽宁开年给全省孩子送出“健康大礼包”-太公奇门网](http://windowsing-1300774263.cos.ap-shanghai.myqcloud.com/wp-content/uploads/2022/02/SvWE6Tp7iCG7yc.jpg?imageMogr2/thumbnail/640x1144)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