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安,太公奇门飞龙道人门下弟子,今天为大家解开命运的疑惑。
造命:利己利人;识阴阳之理,知进退之机,创造幸福人生——送给有缘人
本系列共四篇,阅读顺序为:知命→立命→改命→造命,其他三篇文章如下:
知命:不为命惑;识阴阳之理,知进退之机,创造幸福人生——送给有缘人
立命:安定自身;识阴阳之理,知进退之机,创造幸福人生——送给有缘人
改命:趋吉避凶;识阴阳之理,知进退之机,创造幸福人生——送给有缘人
一、行善积德,命由已造
一谈到命运,很多屡遭坎坷的人都会仰天而叹。
运途阻滞的人会说: “为什么他人青云直上,而我却如此多滞多磨?”
婚姻失意的人会说: “为什么他人夫唱妇随、白头偕老,而我会遭受到抛弃?
病魔缠身的人会说: “为什么他人健康长寿,而我却遭受疾苦之厄?”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只会慨叹自身命运不好,生不逢时。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只有庸人才会悲观叹命,全不知:“命由已造,福由己求”的道理,命运的好坏全凭自己如何把握。自古以来,人们对自身的命运研究就从没有停止过,为了认识命运,人们发明了占卜、算卦、相,面、相宅等来预测命运的规律。为了改变命运,人们又发明了许许多多的宗教信仰、巫术、风水避邪趋吉等。古人千百年来对命运不断探索研究后,总结出一句话:”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一命二运是指狭义的命运,即先天不可改变部分;三风水指人为改运、四积德即指人为造命,通过行善积德,人为地改变命运后天运行轨迹。
人是有命运的,这一点古今中外有大量的事实足以证明,但是人的命运到底是谁给的?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不清楚,佛教《三世因果经》讲: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一个人在前世种什么因,今生就得什么果;今生种了什么因,来世就得什么果。儒家讲: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恶”。即每一个事情有一个因果关系,行善者必积德,行恶者必缺德,如是,相同命局的两个人,在坏运到来的时候,积德和缺德之人的运气表现形式是不相同的。
根据因果报应循环规律,人的命运是自己造就的,命运是由我们自己主宰的。当我们用善念来主掌我们的言行,命运就会随之而变。这也是为什么刘备临死时告诫儿子阿斗说: “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的真正原因。
在中华民族的数千年历史中, “行善积德”做为做人应遵循的传统美德一直延续至今。《尚书》有云: “惟德动天。”意思是说,惟有崇高的道德能够感动上天。《汉书》曰: “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故古人很重视造命,在造命改命方面有很多例子,最有名的当属明朝的袁了凡了,他以长期不断的行善积德,改变了自己“短寿”、“无子”、“无功名”的命运。成为后世尊崇的“改善”命运的圣哲。
袁了凡是明朝万历年间人,家住江南吴江地方。年少之时,家境清贫,习医谋食。有一次行到慈云寺内,遇到一位姓孔的长须老者,相貌不凡,飘飘欲仙,精于“皇极数”算命之术。于是袁先生请他回家,先以家人的八字请他算,果然灵验如神。又以自己的八字请他详批终身。
孔术士一点也不含糊,算定袁先生明年县考童生,得第十四名,府考得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又算定某某年考取廪生,某年考取贡士,而且算定袁先生不能登科第,只可做三年小官,寿至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终于正寝,且无子息.
到了第二年,孔术士所算的三个考试全部应验。又过了二十年之久,孔术士所算的种种吉凶又完全应验。因此,袁先生深信人生进退祸福,都是命中的定数,丝毫不可勉强。从此不作任何妄想,一切任由命运安排。后来因事往南京栖霞山中,遇到一位高僧云谷禅师,为袁先生解说“善恶因果循环”之报应,又详细解说了“命由我造,福自己求”的改命原理,并且鼓励袁先生不要做“任由命运摆布”的凡夫。
经过云谷禅师的开导,袁先生大有所悟,下定决心创造自己新的命运。于是他先跪在佛前,将往日自己之罪过尽情发露,以至诚之心,一一忏悔。然后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并将自己所言行的善恶之事,每日登记起来。
不到两年,虽然三千善事未满,但已经中到举人,以前孔术士算定的命数已经不验了。但因袁先生未能严谨自持,所行之善事,有时将功抵过,故此经十年时间才完成三千善事,而袁先生也已经由举人中到进士,官任直隶宝坻县令之职。他已深深领悟到勤积善德之益,处,于是又立誓许三千善行,以求子嗣,果然不到半年时间,生下一子。其妻袁夫人也非常贤淑,尽力助夫行善,或施济贫病,或买物放生。袁先生日日念经拜佛,广行善事,后来继续行善不停,而至万善。未有求寿而至七十四岁高龄。他的儿子袁天启也中到进士,官授·广东省高要县令之职。
这就是袁了凡先生勇于反省自过,长期不停勤行善德,将原来先天“注定”的命运完全改变过来的圣绩,给予后世研究宿命哲理的人一个最大的启发。也说明了广行善事是可以创造自己新的命运的。
二、一念善因,改变命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心中善恶念头纷起,看到比自己弱势的人,就会涌起同情心,看到恶者,九其是妨碍了自己损害了自己的利益,有时就会恶念顿生。因而常常是一念光明,一念黑暗。但绝大多数人不了解,命运的因缘变化往往系于一念之间。有时一个善念,就足已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抗战期间,有一位年轻战士赶赴沙场的途中,救了一位想要跳河自尽的妇人,妇人被救上岸之后,不但没有感谢青年,并且责怪青年害她生不如死,在青年的一再询问之下,妇人才伤心欲绝地道出自尽的原因:原来她的丈夫遭人陷害银铛入狱,家中留下年迈多病的老母以及三个嗷嗽待哺的幼子需要侍奉抚养,奈何家徒四壁,贫无立锥,只好将仅有的衣物典当得一块银元,以治疗母亲的陈年病疾,那知屋漏偏逢连阴雨,奸诈的商人却以假的银元欺骗她,她在绝望之中,只好—死以求了断。
青年听了之后,油然升起恻隐之心,就对妇人说: “您的遭遇太值得同情了,我这里有一块银元,请您拿回去安顿家人,为免再危害他人,请您把假的银元给我吧!”
青年拿了假银元,不经意地随手往身上口袋里一放,就出征去了。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枪林弹雨之下,一颗子弹朝青年的胸膛射来,正巧打在放着假银元的部位,假银元凹陷了下去,却救了青年的一命
青年于是拍手赞叹说: “太值得了!这一块钱真是千金难换啊!”
青年由于一念之善,以一块银元救了妇人一家人,也为自己挣回了后半生。
再如,有一位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师父,一天在禅定中知道自己疼爱的徒弟只剩几天的寿命,心想: “这么乖巧的孩子怎么只剩下七天,的寿命呢?真是太不幸了!不可以将真相告诉他,他小小的年纪,怎么承受得了这样的打击呢?”
天一亮,师父压抑着悲伤,将小沙弥叫到跟前说: “好孩子!你有好久不曾回家看望父母了,你收拾行李回去和父母聚一聚吧!”不.知情的小沙弥虽然感觉到师父有些异样,但仍然高高兴兴地拜别师父回家去了。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过了七天,小沙弥还没有回来。师父难免为小徒弟的不幸遭遇而怅然伤感,心中正在为再也见不到徒弟而郁闷不乐时,小沙弥突然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师父大为惊讶,牵着小沙弥的手上下打量着说: “你怎么好好地回来了?你做了什么事吗? ”
“没有呀! “小沙弥迷惑地摇头回答。
“你仔细想想看,有没有看到什么?做了什么?”师父不放松地追问。
“噢!我想起来了。回家的途中;我经过一个池塘,看到一团蚂蚁被困在水中,我捡了一片叶子,把它们救上了岸。”小沙弥如实地回答,乌黑的眸子,散发出喜悦的光芒。
师父听了之后,马上再进入神通之中观看徒弟的命运:这个孩子不但去除了天寿之相,并且有百岁的寿命。
小沙弥的一念慈悲,不但救了蚂蚁的性命,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其实,人为造命改变运程的方法有很多,但唯有积德造命,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行持,原因就在于如人们常说的一善解百灾,人们通过修桥铺路、修功建庙,捐款捐物、教济抚恤孤寡老人、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无偿献血、放生等行为改变命运,而且有很多成功的政命造命实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暂无评论内容